论坛首页 注册 登陆 搜索 最新帖子 热帖 网站首页   
论坛版块杂议,杂论 → 当前帖子
题目:求真不仅要成为科研人员的科研习惯,更要成为科研人员的日常生活习惯(转自水木清华BBS)   回复: 2   浏览: 374
心情:   作者:lssweiwu   时间:2009/11/17 17:25:45   序号: 107
求真是科研的第一要务,或者说科研的终极目的就是求真。脱离了求真,科研就不称其为科研了,而是假科研,这种科研不会得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当然这种科研现象本身具有科研价值,值得被研究,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假科研而且有些假科研者还常常乐此不彼)。因此,求真精神应该是科研人员的首要素质,一个好的科研人员必定是一个真诚的求真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得到有价值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要宽容科研失败,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没有求真精神的科研人员绝不会是好的科研人员,这种科研人员不可能得到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此外,当一个原本很优秀的科研人员开始不再求真时,那么他就不再是优秀的科研人员了,他的科研能力必定开始下滑,从而难以继续得到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必须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求真精神与科研中的求真精神是紧密相连且呈正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滑头滑脑见风使舵的人,不大可能会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员,除非他有极强的定力,能够在在生活中滑头滑脑见风使舵甚至弄虚作假的同时,却在科研中保持高度的求真精神(即使真有这种人,也应是极其罕见的,至少我还没有见到过)。
科研还需要刨根问底的精神,许多大科学家、大学者,往往都是有什么说什么,个性直率坦诚,目光犀利。他们是因为求真所以刨根问底,因为刨根问底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掩饰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因为刨根问底所以成就了自己的学术事业。当一个学者不再或不能再直率坦诚,不再或不能再刨根问底,不再或不能再表露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尤其是当他开始刻意逢迎曲和、阿谀奉承的时候,他在学术上已经要走下坡路了,因为不求真或不能求真的生活处世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学术思维的敏锐性。
因此,对于科研人员尤其是年青科研人员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培养和保持自己求真的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应把它放到与自己的学术修行同等重要的位置。
推论1:少点圆滑,多点直率;少点矫情,多些真诚,杜绝弄虚作假,是科研人员尤其青年科研人员的必修课。一个人在30岁以前从未因为追求理想、真理或正义激情澎湃过的话,那他一定成不了科学家,一个科学家如果过了40岁还经常激情澎湃的话,他要么是大科学家大学者,要么是四处碰壁的失落者。因此,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要教育他们单纯、善良,激发他们的人生激情和理想抱负,而切不可教育成少年老成、少年圆滑世故的早熟人,人情世故并非绝不可教,但要教也应晚些教的好。年纪轻轻就工于心计对其个人成长绝非好事。年轻人一定要多些锐气,没有锐气的年轻人绝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圆滑世故与锐气在同一个人身上是难以调和的,也许有些年长的且定力很强的成年人可以做到,但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的可能性极低。
因此,如果你还是个年青人,请你爱护好自己心灵中的那股锐气和纯真,它是促成你获得成功的火苗,火苗若熄了你的成功恐怕就不可期了;如果你是个3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请你多留意和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培养和修复自己的求真精神,缺乏求真精神尤其是某些不良的日常思维习惯也许正是阻碍你获得科研突破的瓶颈。
推论2:做政客和做学者在个性上往往是难以兼容的,一个人要么选择做政客,要么选择做学者,二者能兼顾的人太罕见了或者说几乎不存在。因此,从公共政策来说,应尽量避免让一个人做政客的同时做学者,做学者的同时做政客(为何国外有些大学要求担任校长等行政管理职务的人不能同时指导研究生,也有类似的道理。因此,双肩挑做为一种公共政策,是违背大多数人才的发展规律的,应尽早取消,除非当事人能够证明自己是精力、能力、定力异常强的超人)。
也因此,如果你有志于科学研究梦想着早日成为大科学家,却苦于被行政事务拖累的话,你不如及早卸掉自己的行政工作包袱,一门心思地好好去做你的科研,这既是对你自己的人生抱负人生理想负责的做法,更是对公众和对社会负责的做法;如果你有志于科研管理和教育管理,想要成为优秀的教育家和管理家的话,你不如暂时中止你的科研工作,专心致志地做好你的管理、组织和策划的工作,尤其要始终以服务的心态来对待你的工作对象,不论你原本的科研天赋有多高,这同样既是对你自己的人生抱负人生理想负责的做法,更是对公众和对社会负责的做法;如果你现在只是一位普通的科研人员但苦于没有科研上的突破的话,你不妨好好回顾和反思一下自己的科研历程,从中查找自己是否在科研方法、思维习惯、学识储备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尤其要切忌的是,不要把自己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没有一官半职,归结为社会没有为你准备好好的科研条件,没有为你提供好的科研环境(即使这些的确是你的科研瓶颈,但是,抱怨外界与自己奋斗相比,后者才是最关键的),从而随波逐流甚至自暴自弃。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但仍然没有获得好的科研成果的话(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当然如果你把好的科研成果定义为突破性的重大成果的话,那是不容易获得),你至少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感到问心无愧,只是稍有一些遗憾而已,因为有些事情的确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心情:   作者:yuki   时间:2009/11/17 23:51:46   序号: 115
求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那么的难能可贵
心情:   作者:lssweiwu   时间:2009/11/22 16:34:33   序号: 140
是啊。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总页数:1 当前页:1
回复帖子
心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本论坛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2009-2025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sia-Pacific Office: asia-pacific@iaees.org   Link  Last Modified: 20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