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注册 登陆 搜索 最新帖子 热帖 网站首页   
论坛版块气候变化问题 → 当前帖子
题目:西方科学家指责亚洲水稻排放温室气体甲烷   回复: 1   浏览: 381
心情:   作者:白云松涛   时间:2009/12/6 10:47:51   序号: 190
西方科学家指责亚洲水稻排放温室气体甲烷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09年12月06日03:40

控制变暖要少种少吃大米?水稻专家认为这种观点太过极端

  农民应该不算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相对城里人,他们很少坐飞机出行,很少开大排量汽车郊游。

  不过,在如今这个时兴谈论气候变化的时代里,一帮西方科学家又将矛头指向亚洲的米农,称他们种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着比二氧化碳还要厉害的温室气体。亚洲米农反问,西方人可以少开车,一天三顿的米饭又怎能纳入“减排”对象。

  谈到温室气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由此指向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类燃料使用者,包括用煤炭的火电站,烧油的汽车,人们还联想到雨林的破坏和草原的缺失,因为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少有人联想到大米。“如果你在稻田中穿行,你可以发现水稻田的水里一直冒着大量的泡泡,它们中大多数是甲烷,”国际水稻研究所生物研究员赖纳·瓦斯曼说。

  甲烷,俗称沼气与二氧化碳同属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国际水稻研究所总部位于菲律宾吕宋岛洛斯巴尼奥斯,当地稻田成片,是东南亚主要稻米产区之一。

  那水稻田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瓦斯曼统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甲烷至少占20%,而甲烷排放中,有一半来自稻米种植,另一半来自垃圾分解以及反刍类动物的肠胃涨气,例如牛打嗝。

  瓦斯曼说,全球人都应该为缓解气候变暖出力,但把稻米种植卷入化石类燃料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纷争中去,是个错误。针对眼下一些西方科学家及绿色组织呼吁亚洲人少吃大米的言论,瓦斯曼说,这未免过于极端,“别带着情绪说话”。

  瓦斯曼不愿公开这些科学家和绿色组织的具体名称。瓦斯曼告诉法新社记者,对于稻米,也许可以在种植层面想办法,但不要在饮食习惯方面打亚洲人的主意。瓦斯曼同样不主张让水稻田减排课题成为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辩论焦点。(新华社供稿)

心情:   作者:lssweiwu   时间:2009/12/6 14:17:18   序号: 197
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消耗了大部分的能源,也排放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相比之下,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消耗了多少能源?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
对于亚洲国家——尤其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来说,特定的气候条件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去种小麦,只能种水稻。不种水稻,老百姓吃什么?而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基石,连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生活富裕和社会安定?
不知道是哪位西方“科学家”提出的这个观点,应该调查一下此人是否具有情报部门背景,是否属于极右翼派别。他提出这个观点,无非两个目的:其一,转移公众视线,将公众的视线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对全球环境的危害上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其二,在哥本哈根会议到来之际施放烟幕,让大家都为这个话题去争吵,忽略根本议题。
哥本哈根会议就要召开了,现在网上报出的争论也是越来越多。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就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之前一样。台面上的争论,掩盖的其实是台下各个国家各自的如意算盘。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总页数:1 当前页:1
回复帖子
心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本论坛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2009-2025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sia-Pacific Office: asia-pacific@iaees.org   Link  Last Modified: 20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