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注册 登陆 搜索 最新帖子 热帖 网站首页   
论坛版块杂议,杂论 → 当前帖子
题目:网评:仰望哥本哈根时我们的脚下正在水漫金山   回复: 2   浏览: 328
心情:   作者:lvziyou   时间:2009/12/13 20:16:44   序号: 219

何仁勇


2009年12月13日10:52 来源:湖南红网

 尽管在哥本哈根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一名斐济代表在谈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消失危险的太平洋岛国时泪洒会场,令人动容,可中国人还是更关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倡禁欲,性工作者免费服务表抗议”、“中国官员三次被拒气候大会门外,中方强烈不满”之类的八卦新闻。与地理概念上的哥本哈根相比,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离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似乎更远。

  电影《2012》中所描绘世界毁灭的场景确实可怕,我们也理由相信,如果我们对地球、对大自然、对气候问题不给予相当的尊重,这一天必将成为现实。甚至在埃塞俄比亚、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群岛、在帕劳共和国,这一天已经提前来到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这些不幸的人们,成为第一批气候恶化的受难者。可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这一天还是太遥远。例如,当房地产商与政府组成的拆迁队对你的房子虎视眈眈的时候,你却担心三十年后它会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当你的孩子吃了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索赔无门的时候,你却担心他在三十年后可能遭遇干旱的袭击,喝不到水——这是不是很扯呢?

  仰望星空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就意味着,世界上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知礼节”和“知荣辱”,这两者,都是建立在“仓廪实”和“衣食足”的基础之上。同理,能够关心气候变化、参与减排活动的人,不说衣食无忧,至少不必担心明天的早餐吧?

  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企业家王石乘坐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气候专列”抵达哥本哈根,并且在那里完成了一次环城自行车之旅。王石先生对媒体说,“我减排了115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此亲力亲为,宣传和实践减排活动的精神当然值得赞扬。遗憾的是,王石只有一个,更多的中国民众可能也只能远隔千里之外,在电视新闻里看看出席哥本哈根的各国领导,讨论一番,然后该干嘛干嘛去,生活还是沿着以往的轨道继续前行……

  说真的,我也愿意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为减排二氧化碳尽一己之力,比如,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可公司离家太远;早上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赶到公司,最大可能是碰到老板一张冷冰冰的脸:你小子又迟到了!当然,也可以坐公交车和地铁,可公交车太少,地铁还一时半会儿铺不到我这儿来。那么,电动自行车也行啊,但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已经被一些大城市给禁了。没有禁止的城市,也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清华大学学生李木子,和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同伴,站在哥本哈根贝拉地铁站的路口,喊着这样的口号,“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决定。”没错,地球是我们的,但是亲爱的中国学子,我们的未来你可以决定,你的未来,甚至你明天的工作,却由不得你做主。

  很显然,一个不着眼于环保的国度是可悲的,更可悲的是,我们对现在的生活都还没有把握。

心情:   作者:lssweiwu   时间:2009/12/15 16:37:33   序号: 223
哥本哈根会议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现在来看,这个会议完全成了大国利益的博弈之地,因此,我们无法对它奢望过多。当一群狼围着一圈羊的时候,作为狼群中的一只,每一只狼都想为自己争得更多的羊肉。
心情:   作者:lchh   时间:2009/12/16 11:04:19   序号: 227
是呀,对于环保,我们真的愿意作出一些事情来。可是,我们都是平民百姓,没有影响力,或许我们这样做了之后,有人会说我们是在为环保作秀。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国家能够出台一些很实际的政策,再加上一些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或许这样对环保有所作用。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总页数:1 当前页:1
回复帖子
心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本论坛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2009-2025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sia-Pacific Office: asia-pacific@iaees.org   Link  Last Modified: 20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