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梁 2009年12月21日08:11 来源:新华网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当地时间19日下午闭幕。 虽然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离我们很远,会议结束时也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大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却离我们很近。大会举行的同时,中国诞生了一个新的大众流行语——“今天你低碳了吗?”这句话在中国的流行,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民间的环保热情。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一些网友更是建起了各式各样有关“低碳生活”的小组,他们积极推广“碳中和”概念,研究如何减少碳量排放,教网友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低碳一族”。许多人每天会用网络上的“碳排放计算器”来计算自己的“低碳生活”,给自己确定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多走楼梯、少开空调、节约用水、不用一次性筷子,使用节电灯具、调低空调温度等等,都成为许多中国人新的时尚。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虽然不能避免碳的释放,但却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减少碳的排放量。他们相信,只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能尽快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民间“低碳生活”已经在悄然兴起。 虽然从表面上看,碳排放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作为“世界工厂”,我国也是碳排放大国之一。但从根本上说,需求决定着生产,最终决定碳排放的还是消费环节,正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消费需求,才拉动了全球碳排放的不断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控制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还真得从改变人们的生习惯做起。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我国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民众“低碳”意识的增强,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中国民间“低碳生活”热情,可以看作是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态度的响应。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可谓掷地有声。“自主行动”、“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言必信、行必果”等关键词语征服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