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注册 登陆 搜索 最新帖子 热帖 网站首页   
论坛版块环境监测与评价 → 当前帖子
题目:中国农药化肥使用过量或将影响将来粮食安全   回复: 0   浏览: 969
心情:   作者:白云松涛   时间:2010/10/20 16:23:33   序号: 358
中国农药化肥使用过量或将影响将来粮食安全
2010-10-20 12:09: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21世纪经济报道10月20日报道 上周六(16日)是第30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是“团结起来,对抗饥饿”。饥饿,这个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已然是个遥远的词汇。但是,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今天实现粮食充足供给的方式,是否能够长久地保证我们真正远离饥饿?

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般的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同时,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粮食产量也实现了连续增产。然而,这背后付出太大的代价。与上述成就相伴的,是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包括化肥、化学农药等。1996年至2006年间,中国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60%,农药的使用量则同比上涨了80%。

这些化肥和农药已经对公众的健康和中国的环境带来负面效果,特别是对土壤、水、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如大量的农药使用已经造成我国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近海水域的污染,像北京以及珠江三角洲,均在2000年后发现过大量有机类农药污染物。同时,化肥在70年代被开始大量使用后,短短二三十年间,我们要面对它所引发的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无一不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

比农药和化肥稍晚些出现在“对抗饥饿”道路上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它甚至被一些科学家和决策者们视为解决人类粮食危机的唯一途径。然而,尽管与化肥农药相比,转基因技术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规模尚小,但在已有的少数实例中,我们已经看到它的问题。仍以中国为例,2009年,中国江苏省的转基因棉花由于无力抵抗黄萎病和次生虫害,而出现大面积减产。而在已经大范围普及转基因大豆的美国,已有的研究亦表明,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的病虫害加剧。

更为吊诡的一个现象是,目前世界上大力鼓吹转基因技术的公司,正是当年靠推广农药和化肥发迹的生化公司。显然,被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转基因技术,其背后的理念,与化肥和农药并无差异,即都是化学集约式农业模式,都是依赖化学方式来改造农业。人们有理由怀疑:化肥、农药和转基因长期累积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效果,在20年或50年后,是否非但没有保证粮食产量,反而要让人们对抗更加严峻的饥饿?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农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在不顾大自然的规律,冒险大规模采用新的化工技术来解决之前此类技术所造成的问题。这样做,或许能为我们带来短期的好处,但也有事实证明,它更有可能造成长期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更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仍有一些科学家及政策制定者开始反思此前化肥农药之于农业的意义,重新思考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农业生产应该更生态,技术的运用也应该遵循大自然内在循环规律。这两个方向究竟该如何选择?我们是否能用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解决饥饿、发展农业? 这是一个全人类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没有回复帖子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尾页    总页数: 当前页:
回复帖子
心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本论坛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2009-2025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sia-Pacific Office: asia-pacific@iaees.org   Link  Last Modified: 2025/5/14